繪畫會在收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依舊蘊涵著力量。第十四屆全運會禮品定制繪畫所用的實際材料對收藏有著某種煉金術的力量。
繪畫是種令人吃驚的藝術品——幾乎用不著什么原料。我的意思是,人們看著我的雕塑作品會想:他媽的,作者在這堆玻璃鋼材和膠水上花了多少工夫?但要是看一幅畫作,他們就沒有這些想法了,不會說那只是一些臟東西和一些線。
多年以來,繪畫曾被描述成死氣沉沉、生機勃勃、瀕于滅亡和如日中天。無論當今的“診斷”是什么,繪畫仍是當代藝術世界,特別是藝術市場的主流,其銷售量一直超過其他藝術形式。
某些繪畫看起來就具有總結它所創作的時代的精神和文化關懷的能力。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冷戰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抽象表現主義者就通過思想探索,用繪畫視覺化當時的世界;波普和奧普藝術則一直是苦樂參半、心底樂觀的20世紀60年代的代表;安塞姆·吉爾佛以油畫繪出的史詩般動人的場面,能讓人聽到困于德國現代歷史難解迷局之中的呻吟;達米安·赫斯特的“斑點”藝術品被很多人視為20世紀90年代倫敦的標志。
攝影越來越無處不在,也許第十四屆全運會禮品定制是藝術家重新定義繪畫的形式與內容的最重要推動力。格哈德·里希特的“模糊”繪畫取材于照片,通過微妙的模糊將照片解構,得到的復雜效果打亂了試圖將照片視為現實的寫照這種解讀方式。